工業自動化最新文章 電子儀器測試測量儀器系列培訓課程表 電子儀器測試測量儀器系列培訓課程表 隨著待測試系統及器件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應用場景越來越廣泛,電子工程師們對測量技術和測量儀器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更多的新技術和新方法在電子測量技術和儀器中的得到了更好的應用。同時,雖然電子儀器的測量精度越來越高,但依舊有許多人為操作等客觀因素會使得電子儀器測量結果出現誤差,進而影響下一步的科研實驗與開發生產。 為了踐行學術媒體平臺責任,普及基礎電子測試測量儀器的技術知識,電子技術應用網站(chinaaet.com)特邀請到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的蔡光躍老師,為大家帶來一系列常用基礎電子測試測量儀器使用技巧的講座,希望可以為電子工程師在測試測量工作中避免走彎路,能夠盡快地成長為一名合格的開發者。 發表于:2022/5/18 Spectrum儀器推出突破性數字化儀,進一步擴大行業領先優勢 中國北京,2022年5月18日訊——德國Spectrum 儀器公司宣布推出全球首批為海量數據流使用的數字化儀,該系列產品使用16 lane PCIe接口(Gen3),并在全球技術媒體中引起巨大反響。這些卡片可以通過總線以12.8GB/s的驚人傳輸速度獲取數據,其傳輸速率比市面上任何一款PCIe數字化儀都要快兩倍。Spectrum儀器此次推出的產品不僅專為雙通道應用設計,并且兼具成本效益。新型號擁有相同的氣泡流速度,并能夠在每個通道上都實現3.2 GS/s同步和12位采樣。這將意味著所有數據都會被完整保留,即使卡片在兩個通道上以最大采樣率獲取數據時仍能保證數據不丟失。超快總線可將所有數據直接傳輸到PC內存中存儲,或者傳輸到CPU和基于CUDA 的GPU進行處理和分析。 發表于:2022/5/18 第一講:手持式數字萬用表的使用與操作 隨著待測試系統及器件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應用場景越來越廣泛,電子工程師們對測量技術和測量儀器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更多的新技術和新方法在電子測量技術和儀器中的得到了更好的應用。另外,雖然電子儀器的測量精度越來越高,但依舊有許多人為操作等客觀因素會使得電子儀器測量結果出現誤差,進而影響下一步的科研實驗與開發生產。 發表于:2022/5/18 Blaize與Innovatrics攜手提供邊緣就緒的低功率低延遲面部識別技術 全球知名的生物識別技術公司Innovatrics與掀起邊緣計算革命的人工智能計算領域創新公司Blaize®今日宣布達成技術合作,攜手提供專為訪問控制和公共安全應用打造的現成面部識別解決方案,這些方案同時采用了SmartFace Embedded和Blaize邊緣計算設備。 發表于:2022/5/18 CITE2022工業互聯網發展與安全峰會線上會議圓滿結束 2022年5月17日——在2022年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博覽會組委會指導下,CITE2022工業互聯網發展與安全峰會通過在線方式成功舉行。來自工業互聯網和網絡安全領域的2000余人參與了直播活動,共同針對工業數據空間治理話題展開深入討論。 發表于:2022/5/18 滿滿的知識點 | 關于射頻微機電系統開關的那些事兒 RF MEMS開關種類繁多,它們可以用不同的機制來驅動。由于功耗低、尺寸小的特性,靜電驅動常用于射頻微機電系統開關設計。MEMS開關也可使用慣性力、電磁力、電熱力或壓電力來控制打開或關閉。 發表于:2022/5/17 如何使用SSR實現更高可靠性的隔離和更小的解決方案尺寸 。盡管機電式繼電器和接觸器技術多年來有所改進,但對于設計人員來說,要實現其壽命可靠性和快速開關速度以及低噪聲、沖擊振動和功耗目標,仍然具有挑戰性。 發表于:2022/5/17 疾跑的國產EDA:如何越過芯片驗證關山? “你驗完了沒有?”“芯片還存不存在bug?” 這是芯片驗證團隊經常直面的兩個靈魂問題,這樣的問題,實際上也是對EDA驗證能力的拷問。 發表于:2022/5/16 CITE2022工業互聯網發展與安全峰會將于5月17日開幕 本次峰會圍繞數據空間治理的最新發展趨勢和“十四五”工業互聯網發展要求,以“工業數據空間治理”為主題,特邀方濱興院士和沈昌祥院士出席并發表指演講。 發表于:2022/5/16 基于ST DBSCAN的航跡聚類實現 針對現有飛行目標的航跡聚類算法的不足,提出的一種可對任意形狀的航跡聚類,且不需提前劃分聚類目標個數,可解決時空域航跡數據的聚類方法。通過航跡信息中的空間坐標以及時間信息,掃描選取航跡數據中的任意未標記點,進行時間域上的鄰近點掃描,再對時間鄰域內的點進行空間域掃描,通過時空域內鄰近點跡的數量將相同目標的航跡形成簇,并通過數據仿真驗證本聚類方法的有效性。 發表于:2022/5/16 基于三維集成的小型化Ku波段收發組件 基于硅基三維集成模塊和印制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混壓工藝,設計了一種小型化Ku波段收發組件,并對其原理方案和具體實現進行了介紹。該收發組件整體電路采用三維集成架構實現,射頻及中頻芯片和其外圍電路集成于硅基三維集成模塊中,外部電路板采用射頻與低頻混壓印制板,模塊和印制板通過球柵陣列(Ball Grid Array,BGA)互聯。通過對信號過渡結構進行優化設計,降低了信號傳輸損耗,提升了通道間隔離度。電路測試表明,組件在工作頻帶內滿足通道間幅度一致性、帶內平坦度、噪聲系數等指標要求,且符合組件小型化、高集成度、高一致性、高可生產性的現實需求。 發表于:2022/5/16 基于量化測量的前向-后向箱粒子平滑器 提出了一種新的前向-后向箱粒子平滑算法。在正向過程中,使用標準的箱粒子濾波算法。在后向過程中,使用箱粒子近似平滑后驗概率。提出了一種額外的箱粒子移動步驟,使箱粒子在目標周圍集中。通過量化測量下的仿真,驗證了所提算法的性能優勢。 發表于:2022/5/16 綜合電子系統重構時間分析方法研究 針對綜合電子系統重構的不確定性、多樣性導致的系統狀態復雜的問題,對不同重構模式下的重構時間進行分析。首先研究系統架構和軟硬件配置,建立系統重構和重構時間模型,提出應用遷移優化算法。然后通過綜合電子系統重構驗證平臺模擬故障,分析計算不同類型故障導致系統重構消耗的時間。實驗證明,不同類型的故障導致的系統重構時間不同,優化重構藍圖和遷移過程可以有效縮短重構時間。 發表于:2022/5/16 基于改進蟻群算法的云計算資源分配策略研究 在實際的項目中會發現蟻群算法直接應用于云計算資源分配時經常會出現負載失衡的情況,導致資源利用率不高,同時導致任務完成時間太長,算法迭代次數過大。這種情況不僅會大大地降低云計算系統的效率,還會造成系統不穩定。因此針對蟻群算法進行了一系列改進,具體包括:引入偽隨機比例規則,進行全局信息素強化,引入了交叉變異操作,將蟻群算法與遺傳算法相融合。然后進行了MATLAB仿真實驗,實驗結果表明:改進算法的任務完成時間更短,算法迭代次數更少,負載均衡效果更好。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對蟻群算法的改進是有效的。 發表于:2022/5/16 基于EEMD和LeNet-5的腦電信號情緒識別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對情緒這一概念有了全新的認識,從過去認為情緒來源于“心”逐漸發展到了當下普遍認為情緒來源于“腦”。針對腦電信號所具有的諸多特性,首先通過去除心電、肌電噪聲,濾波提取腦電信號中的有用波段;再利用集合經驗模態分解算法(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對腦電信號進行特征提取,利用提取特征通過空間插值法繪制腦電地形圖;接著利用LeNet-5算法開展具體情緒識別,并建立模型。最終通過不斷地改進模型,顯著提高了情緒識別準確率,準確率最高可達80.1%。 發表于:2022/5/16 ?12345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