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元件相關文章 存儲巨頭們,拼什么? 存儲器是現代信息系統的關鍵組件之一,其應用廣泛,市場龐大。由DRAM與NAND Flash所主導的主導的傳統存儲市場規模已超過1600億美元,而且長遠來看,DRAM和NAND仍將占據主流市場很久。那么存儲技術發展到現在,這兩大主流的傳統存儲技術背后的供應商們都在比拼什么? 發表于:2022/5/18 西部數據宣布BiCS NAND閃存堆疊層數達到162層,今年量產 西部數據宣布,與鎧俠聯合開發的BiCS NAND閃存將進入第六代,堆疊層數達到162層,今年即投入量產。目前的3D NAND閃存已經紛紛堆到176層,美光日前更是宣布全球首個達到232層。 發表于:2022/5/17 臺積電6nm工藝全球首發:天璣1300旗艦處理器上線 5月16日消息,一加海外官網公布了一加Nord 2T的部分細節,該機全球首發聯發科天璣1300旗艦處理器,電池容量為4500mAh,支持80W有線閃充,僅需15分鐘就能充至100%。 發表于:2022/5/17 三星折疊機關鍵零部件開始批量生產,目標出貨量1000萬 據The Elec報道,三星的新款折疊機型Galaxy Z Flip 4與Galaxy Z Fold 4的關鍵零部件已經開始批量生產,出貨量目標是1000萬部。 發表于:2022/5/17 高通祭出驍龍8 Plus:臺積電4nm工藝加持 5月16日上午,高通中國在微博發布了一張海報,正式宣布將于5月20日召開2022驍龍之夜,并將在此次發布會上發布全新驍龍移動平臺。 發表于:2022/5/17 榮耀筆記本首次搭載OS Turbo技術,全新榮耀MagicBook 14性能時刻在線 2022年5月13日,彭博社消息稱,蘋果最近數月正在測試將iPhone的Lightning充電接口替換成USB-C接口,以期符合即將出臺的歐洲法規。 發表于:2022/5/17 全球芯片行業即將崩盤,美國芯片將受重擊,中國制造或受益 早前光刻機巨頭ASML表示芯片供應緊張將延續,然而日前外媒再有分析師認為全球芯片產業已出現轉折,明年全球芯片就將大跌超兩成,芯片將轉向供給過剩,這對于美國芯片產業來說恐怕將是重大打擊,而對于中國制造來說或許反而是好消息。 發表于:2022/5/17 中芯國際:公司手機類收入低于30% 5月17日消息,日前中芯國際發布了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就當前全球半導體環境展開了探討。 發表于:2022/5/17 4個月,我們進口芯片減少240億塊,芯片產量僅減少60億塊 按照海關數據,2022年1-4月份,國內一共進口集成電路數量為1860億塊,與去年同期2100億塊相比,下滑了11.4%。 發表于:2022/5/17 臺積電業績暴增,中國大陸芯片雙雄更是倍增,將加速先進工藝研發 在臺積電公布一季度的凈利潤同比上漲超四成之后,中國大陸兩家芯片制造企業中芯國際、上海華虹也公布了業績,分別取得凈利猛增391%、211%的好成績,利潤增速遠超臺積電,此舉將有助于中國大陸芯片企業加速工藝研發。 發表于:2022/5/17 立即預約>> 榮耀筆記本新品發布會進入倒計時,全新榮耀MagicBook 14今日下午準時赴約 生態聯動,技術先行,今天下午,筆電行業即將迎來技術突破的榮耀時刻。榮耀首款搭載OS Turbo技術的輕薄本——全新榮耀MagicBook 14將于今天14:30分正式亮相新品發布會。目前,榮耀官方發布了全新榮耀MagicBook 14的幾張預熱海報,對其性能、續航、外觀進行了“劇透”。此前,外界對這款集超強性能和超長續航于一身的榮耀筆記本熱議不斷,許多業內外人士對新品上市表示高度期待。 發表于:2022/5/17 聯發科中端芯片單核性能弱,凸顯技術劣勢,或助力高通重奪優勢 今年可謂聯發科高張之年,自2020年在全球手機芯片市場擊敗高通之后,它的最大遺憾就剩下高端市場了,然而高通這兩年的高端芯片都存在功耗問題,由此為聯發科提供了機會,而聯發科也以自己芯片的出色性能和功耗成功在高端市場突圍,如今聯發科希望在中端芯片市場再壓高通一頭。 發表于:2022/5/17 Vishay推出薄膜貼片電阻,額定功率達1 W,阻值為39 W至900 kW,包括四種小型封裝 賓夕法尼亞、MALVERN — 2022年5月16日 — 日前,Vishay Intertechnology, Inc.(NYSE 股市代號:VSH)宣布,推出新款高精度薄膜貼片電阻---PEP,適用于工業和航空航天應用。除了先進的阻值范圍,Vishay Sfernice PEP的高額定功率和小型外形尺寸均為業界先進,有助于小型化并降低焊點機械應力,從而提高可靠性。 發表于:2022/5/17 光量子芯片,中國或將迎來新機遇 4月26日據外媒報道,由德國初創企業Q.ANT牽頭,14家合作伙伴組成“PhoQuant”項目,目前正在開展可在常溫下運行的光量子計算芯片研發。 發表于:2022/5/17 持續缺芯,中國芯片代工雙雄賺大錢,利潤暴增391%、211% 疫情爆發后,宅經濟迅速發展,從而帶動了5G、人工智能、電動汽車市場快速擴張,再加上芯片禁令擾亂了市場,所以芯片持續短缺。 發表于:2022/5/17 ?12345678910…?